杂体诗 古离别
作者:江淹- 《杂体诗 古离别》原文:
- 
					小序夫楚谣汉风。
 既非一骨。
 魏制晋造。
 固亦二体。
 譬犹蓝朱成彩。
 杂错之变无穷。
 宫角为音。
 靡曼之态不极。
 故蛾眉讵同貌。
 而俱动于魄。
 芳草宁共气。
 而皆悦于魂。
 不期然欤。
 至于世之诸贤。
 各滞所迷。
 莫不论甘而忌辛。
 好丹而非素。
 岂所谓通方广恕。
 好远兼爱者哉。
 乃及公干、仲宣之论。
 家有曲直。
 安仁、士衡之评。
 人立矫抗。
 况复殊于此者乎。
 又贵远贱近。
 人之常情。
 重耳轻目。
 俗之恒蔽。
 是以邯郸托曲于李奇。
 士季假论于嗣宗。
 此其效也。
 然五言之兴。
 谅非敻古。
 但关西邺下。
 既已罕同。
 河外江南。
 颇为异法。
 故玄黄经纬之辨。
 金碧浮沉之殊。
 仆以为亦各具美兼善而已。
 今作三十首诗。
 斅其文体。
 虽不足品藻渊流。
 庶亦无乖商搉云尔。
 远与君别者。
 乃至雁门关。
 黄云蔽千里。
 游子何时还。
 送君如昨日。
 檐前露已团。
 不惜蕙草晚。
 所悲道里寒。
 君在天一涯。
 妾身长别离。
 愿一见颜色。
 不及其琼树枝。
 菟丝及水萍。
 所寄终不移。
- 《杂体诗 古离别》繁体翻译:
- 
					小序夫楚謠漢風。
 既非一骨。
 魏制晉造。
 固亦二體。
 譬猶藍朱成彩。
 雜錯之變無窮。
 宮角為音。
 靡曼之態不極。
 故蛾眉詎同貌。
 而俱動於魄。
 芳草寧共氣。
 而皆悅於魂。
 不期然歟。
 至於世之諸賢。
 各滯所迷。
 莫不論甘而忌辛。
 好丹而非素。
 豈所謂通方廣恕。
 好遠兼愛者哉。
 乃及公幹、仲宣之論。
 傢有曲直。
 安仁、士衡之評。
 人立矯抗。
 況復殊於此者乎。
 又貴遠賤近。
 人之常情。
 重耳輕目。
 俗之恒蔽。
 是以邯鄲托曲於李奇。
 士季假論於嗣宗。
 此其效也。
 然五言之興。
 諒非敻古。
 但關西鄴下。
 既已罕同。
 河外江南。
 頗為異法。
 故玄黃經緯之辨。
 金碧浮沉之殊。
 仆以為亦各具美兼善而已。
 今作三十首詩。
 斅其文體。
 雖不足品藻淵流。
 庶亦無乖商搉雲爾。
 遠與君別者。
 乃至雁門關。
 黃雲蔽千裡。
 遊子何時還。
 送君如昨日。
 簷前露已團。
 不惜蕙草晚。
 所悲道裡寒。
 君在天一涯。
 妾身長別離。
 願一見顏色。
 不及其瓊樹枝。
 菟絲及水萍。
 所寄終不移。
- (暂无《杂体诗 古离别》的鉴赏)
- 
					 江淹(444~505年),字文通,南朝著名文学家,历仕三朝。济阳考城(今河南民权)人,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。江淹 祖父江耽。父亲江康之,南沙令,雅有才思。江淹少时孤贫好学,六岁能诗,十三岁丧父,家境贫寒,曾采薪养母。二十岁左右教宋始安王刘子真读五经,并一度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,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,历仕南朝宋、齐、梁三代。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。泰始二年(466年), 江淹(444~505年),字文通,南朝著名文学家,历仕三朝。济阳考城(今河南民权)人,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。江淹 祖父江耽。父亲江康之,南沙令,雅有才思。江淹少时孤贫好学,六岁能诗,十三岁丧父,家境贫寒,曾采薪养母。二十岁左右教宋始安王刘子真读五经,并一度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,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,历仕南朝宋、齐、梁三代。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。泰始二年(466年),
相关赏析
作者介绍
《杂体诗 古离别》原文,《杂体诗 古离别》翻译,《杂体诗 古离别》赏析出自江淹的作品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古诗三百首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转载请注明:https://www.gushisanbaishou.com/chaxun/55060.html
发布于:2016-07-06,热度: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