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子介绍

竹,禾草类植物,茎为木质。竹高大、生长迅速,竹枝杆挺拔,修长,四季青翠,凌霜傲雨,倍受中国人民喜爱,有“梅花,君子兰,竹子,菊花"四君子之一,“梅松竹”岁寒三友之一等
竹文化是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,把竹子形态特征总结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,如虚心、气节等,其内涵已形成汉民族品格、禀赋和精神象征。看到竹子,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,不惧艰辛,中通外直,宁折不屈的品格,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,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。
中国是世界上研究、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,被西方学者视为“东方竹子文明”的故乡。竹与松、梅素称“岁寒三友”,与梅、兰、菊,并称“花中四君子”,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它四季苍翠,枝干挺拔,有宁折不屈之气;它青翠葱茏,摇曳多姿,有绰约多情之韵;它清风瘦骨,虚心有节,有翩翩君子之态。它生于修林之中,长于幽泉之畔,集潇洒风度和妩媚之态于一身。它以自己独特的品质、风韵,征服了无数文人骚客的心,令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,咏叹不绝。
		最后更新于:2024-01-29 18:44:01,热度:℃
		
		- 
				自是子猷偏爱尔,虚心高节雪霜中。——刘兼《新竹·近窗卧砌两三丛》
- 
				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。——郑燮《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/ 墨竹图题诗》
- 
				无肉令人瘦,无竹令人俗。——苏轼《於潜僧绿筠轩》
- 
				入水文光动,抽空绿影春。——李贺《竹·入水文光动》
- 
				千花百草凋零后,留向纷纷雪里看。——白居易《题李次云窗竹》
- 
				解箨时闻声簌簌,放梢初见叶离离。——陆游《东湖新竹》
- 
				江上舍前无此物,幸分苍翠拂波涛。——杜甫《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》
- 
				皇都陆海应无数,忍剪凌云一寸心。——李商隐《初食笋呈座中》
- 
				高枝已约风为友,密叶能留雪作花。——陈与义《竹·高枝已约风为友》
- 
				风动露滴沥,月照影参差。——沈约《咏檐前竹》
- 
				翠色落波深,虚声带寒早。——李白《姑孰十咏·慈姥竹》
- 
				水能性淡为吾友,竹解心虚即我师。——白居易《池上竹下作》
- 
				始怜幽竹山窗下,不改清阴待我归。——钱起《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》
- 
				山南山北竹婵娟,翠涌青围别有天。——王慕兰《石门竹枝词》
- 
				待到深山月上时,娟娟翠竹倍生姿。——王慕兰《外山竹月》
- 
				细细的叶,疏疏的节;雪压不倒,风吹不折。——郑板桥《题墨竹图》
- 
				竹生空野外,梢云耸百寻。——刘孝先《咏竹·竹生荒野外》
- 
				雨洗娟娟净,风吹细细香。——杜甫《严郑公宅同咏竹》
- 
				无数春笋满林生,柴门密掩断行人。——杜甫《咏春笋》
- 
				绿竹半含箨,新梢才出墙。——杜甫《严郑公宅同咏竹》
- 
				不是诚斋无月,隔一林修竹。——杨万里《好事近·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》
- 
				君看萧萧只数叶,满堂风雨不胜寒。——李东阳《柯敬仲墨竹》
- 
				迸箨分苦节,轻筠抱虚心。——柳宗元《巽公院五咏·苦竹桥》
- 
				夜深风竹敲秋韵,万叶千声皆是恨。——欧阳修《玉楼春·别后不知君远近》
- 
				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——郑燮《竹石》